400-0080-960 登录  |注册
选址中国 > 资讯 > 精彩活动 > 《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2023-12-22 来源:选址中国 作者:选址中国

A78A3688.JPG


尊敬的张部长、宣会长、沈主任及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的发布仪式。作为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看到标准能够成为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在此,我代表中国城商联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代表标准起草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向大家介绍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2022 年 7 月 15 日,在中国城商联年中总结暨重点工委联席工作会上,城更委正式提出编制《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的请示,获得联合会领导的批准。宣春雷会长指出:产业集聚型商圈的建设管理是中国城商联的重要工作领域,也是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向之一,指示我们加快标准的编制工作。8 月 31 日,城更委向中国城商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了标准制定的立项申请书,10 月 25 日获得立项批复,同时成立了标准起草项目组。项目组由产业社区相关的投资机构、运营机构、规划设计机构、研究机构和行业专家组成。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工作,标准起草项目组根据标准制定的原则,对国内大量优秀产业社区项目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形成了标准的内容框架,并经多次线下研讨会和实地调研,吸收十个以上的城市、几十个典型项目、近百位行业专家的大量宝贵经验,最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于 2023 年 8 月30 日开始对外公开征求意见,11 月 5 日通过专家评审,并于 2023 年11 月 15 日正式发布实施。前后历时 16 个月的时间。


产业社区是发展城市商业服务业和产业,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通过提供更加优秀的企业服务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该地区,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属地居民的收入。产业社区在提高本地区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产业社区以实现“人产城”融合发展为目标。在“人”的发展方面,产业社区注重人文场景营造,打造宜人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劳动者群体的就业发展体系;在“产”的发展方面,产业社区促进产业要素和社会要素融合,作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载体,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源头;在“城”的发展方面,产业社区提升产业空间载体的价值,进而带动区域城市品质的提升。


由于产业社区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建设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如缺乏整体规划和整体布局、产业运营水平较低、社区治理不规范等。为此,《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应运而生,用以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填补了我国产业社区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空白;促进不同类型产业社区之间的资源协同、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社区在城市更新中的合理规划与建设。


发展城市产业的思维有两种,一种是终点思维,一种是起点思维。“如何引入想要发展的产业,把产业装入城市空间,带动城市发展,以产兴城”这,是终点思维。而“如何基于城市已有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实现以城促产”这,是起点思维。在城镇化率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城市需要用起点思维发展产业,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 2022 年城镇化率为 65.22%,产业社区作为“以城促产”发展产业的载体,将迎来蓬勃发展的阶段。那么,一座城市有哪些共性的可依托资源发展产业呢?下面,我结合标准第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和入库项目的数据,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汇报。


首先可以依托城市老城区的人口和配套基础,让城市老城区的完整居住社区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成为发展产业的优质资源,发展适合与居住区相邻的生活性服务业和为城市产业体系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服务型产业社区。标准首批示范和入库项目中有北京市安定门街道、深圳市蛇口招商街道、十堰市武当路街道等利用老城区资源发展服务型产业社区的经验,可以为行业借鉴。


第二同样基于老城区资源,可以依托城乡共生需求,联动城市周边乡村,打造小型农业企业、种养殖户和城市居民直接链接的农产品直卖所,让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交流。以此为引擎,培育城市居民和乡村村民共生的主理人产业业态,配合数字文化产业的放大,形成城乡共生型产业社区。标准首批示范和入库项目中,有西安、佛山、营口等城市城乡共生型产业社区的发展经验,可以为行业借鉴。


第三可以依托城市已有高等院校,基于“产业依托教育兴”理念,发展产教融合型产业社区,让学校的教学载体和产教融合载体相互促进,不仅可以让更多的毕业生留在城市,激发城市活力,也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校来城市办学。标准首批示范和入库项目中,有成都、天津、常州等城市利用院校资源发展产教融合型产业社区的经验,可以为行业借鉴。


第四可以依托城市已有文化旅游项目的资源和流量,赋能和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将文化变成 IP,流量变成数字资产,带动发展 AIGC 产业的产业链,形成数字、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社区。讲好城市故事,扩大城市影响力。标准首批示范和入库项目中,有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文商旅数字融合型产业社区的发展经验,可以为行业借鉴。


第五可以依托“科技回归都市”的需求,将科技产业引入城市更新中,发展文化科技、数字科技、生物科技、教育科技等科技型产业社区,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和传统的高新区、经开区、产业新区的成片开发模式,形成互补。标准首批示范和入库项目中,有北京建国门街道、上海五里桥街道、广州松洲街道等老城区内科技创新型产业社区发展的经验,可以为行业借鉴。


第六可以依托已有产业链优势,打造市级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社区,赋能市级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集聚和协同创新,深耕属地化资源,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获得空间载体资产管理的收益,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此带动和吸引更多龙头企业进驻城市。标准首批示范和入库项目中,有京东科技、凤凰数科、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社区项目的发展经验,可以为行业提供借鉴。


第七可以依托农业产业基础和深加工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培育农业产业社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量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创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正在改变原有的产业格局。打造“研产学”一体的农业产业社区,以订单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科技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结合优势产品的品牌孵化和体验场景的打造,创造出“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发展模式。标准首批示范和入库项目中,有重庆、南阳、潮州等城市农业型产业社区的发展经验,可以为行业借鉴。


第八可以依托城市文化高地,例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赋能和带动城市青年创新创造社区,再用青创的活力和前面各类产业社区融合,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创造者友好型城市,激发城市持久的内生发展动力。标准首批示范和入库项目中,有成都、锦州、大同等城市文化高地赋能青创产业社区的发展经验,可以为行业借鉴。


上面的八条“以城促产”的赛道,让我们看到依托城市属地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广阔前景和可实施性。城市资源虽然千差万别,但数字文化、城乡共生、青创社创、产教融合四大系统对“以城促产”的支撑是具有普遍共性的,产业社区标准的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目的就是不断提炼共性经验,擦亮优秀项目的竞争优势,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这一工作刚刚开始,需要更多的力量一起推动,为此我们会成立中国城商联城市更新产业社区发展联席会,利用行业协会的组织优势和联席会的机制优势团结更多的力量,更好地推动产业社区行业的发展。


《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的出台,也是基于中国城商联自身的基因和优势。城市城市,有城,有市。城市更新可以分为“城”的更新和“市”的更新。中国城商联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在城市更新工作中,一直以“市的更新”为核心指导思想,产业社区就是作为“市的更新”工作的抓手,推动城市商业服务业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特别感谢标准的起草单位:知学沃土(北京)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汇兴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圣博华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人民政府、赛博天空(北京)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坐标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江南智造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宝蓝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同创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联合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创意产业中心、金科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百年鼎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天伦创产成长空间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感谢以上单位为标准的编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还要感谢所有参与标准起草的业内专家和伙伴,大家的积极参与和热心贡献使标准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凝聚着大家对产业社区作为抓手和载体更好地赋能城市更新的期望。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以及行业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中国城商联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一定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做好《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的实施和试点示范项目的创建工作,为产业社区行业的发展和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祝大会圆满成功!

编辑: 杨洪波

发布委托

姓 名:
手机号:
立即委托

热门新闻

推荐经纪人

热门楼盘

  • 中海时代广场

    北京石景山区 35000.00  元/㎡
  • 京印国际中心

    北京丰台区 8.00  元/㎡/天
  • 中信大厦

    北京朝阳区 13.00 - 18元  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