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80-960 登录  |注册
选址中国 > 资讯 > 招商引资 > 一味卷招商,产业园区很难做好

一味卷招商,产业园区很难做好

2024-04-15 来源:方升研究 作者:封青岚

为了在招商这个领域争得一线生机,政府和平台公司绞尽脑汁,各式各样的政策和优惠方案五花八门,就为了企业能多看自己几眼。


虽说优惠方式层出不穷,但终究逃不过政策支持、降低租金的那一套。优惠力度大,重视成本的企业们自然买账,就像超市清仓大甩卖永远都会人满为患一样。对政府和平台公司来说,企业就是他们的“消费者”,提供优惠政策就相当于超市搞促销,致力于推出手中的产品(即园区),将企业收编入园。


但是,这种做法,能做到的真的只有让企业进园区而已。


通过高优惠将企业拉进园区,很容易导致一个让平台公司有苦说不出的后果:优惠政策期限一到,企业二话不说直接搬地方走人。招商时为了让他们留下使出了浑身解数,结果企业想走就走,想搬就搬,轻飘飘地跑路,留给措不及防的园区,一份空置率增高的痛。


如果大部分招入园区的企业都走得那么洒脱,那最开始给出的优惠、招商人的努力,岂不是都相当于付诸东流。


把企业招进来就是招商的结束?之后就可以撒手不管,继续去找下一家企业?这种做法放在以前适用,放到现在就纯属过时了。不可否认,即便受到大环境限制,企业难招,向外招商仍旧是避无可避的重点。但是在存量和空置率节节攀升的现在,正因为难招,招进来之后才更要避免让企业轻易搬离。


招得进企业固然重要,然而,为了将招商成果牢牢巩固在手中,如何提高企业对自身的信任和信赖,如何设法留住企业,已经成为招商的新课题。


01

招商,已经不再单纯


以前的招商方式比较简单粗暴。


对当时干招商的人来说,载体作为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他们的谈判筹码中占据很高的比重。谁的载体高端,大气,档次高,符合自己的喜好和要求,企业就买谁的账。


那时候的招商是一锤子买卖的地产逻辑:我卖你,你买走,后续至多给企业提供一些清扫卫生之类的物业服务。对招商人来说,在企业决定入驻,签好合同的那一刻,他的职责就结束了,就算说他有什么后续工作,也只是马不停蹄去找下一家新的企业。


但是,随着产业骤变,企业逐渐醒悟,光鲜亮丽的载体终究只是表面功夫,无法给企业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成本、区位、政策、产品等因素开始代替载体,成为他们最关注的要点。企业从浮躁的时代走出,沉淀心性,更加理智地审视和梳理自己真正的需求,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近忧很多,远虑也不少。


企业的需求变化是招商模式的风向标,于是招商也从当时的一锤子买卖,逐渐变成了“陪伴式”、“全流程”服务。如果说以前,企业决定进驻的那一刻就标志着招商工作的告一段落,那现在,企业同意入驻仅仅只是招商的开始。克服企业在招商过程中提出的种种要求和顾虑,对招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02

企业有什么需求?

招商方又该如何满足?


只是强调要解决企业困扰,这话说着确实有点空。企业到底会有哪些方面的需求?招商方又该怎么应对?脑子里没有具体的概念。


小编的同事前几天在和金地威新聊天,正好听到几个故事,给各位讲讲。


帮客户找客户


某食品企业在疫情后开始出现拖欠房租的情况,招商人员上门收租,听说最近一段时间业绩低迷,产生亏损,压力较大。为帮助企业缓解亏损,在了解到该客户的客群以国企和工会为主之后,招商人员利用自己的资源打通人脉,主动帮客户联系相关国企或是拥有政府和国企背景的企业、银行,并成功对接订单,缓解压力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增值服务。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今的企业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面临着走到退租边缘的困境。园区在难以降租节流的情况下,只能尽可能的帮助客户寻求开源方式。


大换小,降低企业承租压力


某园区,有个6000方的老租户想退租。6000方占了平台公司总体招商额的6个点,客户能级很重要。招商人士跟他沟通,试图找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让企业继续留下来。


招商发现,虽然这位老租户确实有拖欠租金的情况,但日常对接时态度很好,之前手头只要有钱就会尽量交租。金地威新意识到,和那种不由分说直接退租,没有任何商讨余地的情况不同,而是企业切实地遭遇了发展上的困境和问题,才不得不考虑退租,存在着很大的可挽回空间。于是在分析情况之后,招商向客户提出方案:不立刻退租,但可以由原来的6000方缩成3000方。租户听到方案之后,喜出望外,没想到金地威新会帮忙解决困难。


那空出的3000方又如何处理?金地威新和业主协商出一段时间的过渡期之后,园区方用一周时间,在老客户合约到期之前成功衔接进新的客户,既保住了老客户的保证金,又给新客户提供了已经装修好的场地。


坎坷的4次招商谈判


有个做生物医药的多肽类研发的化工类客户,行业很符合产业园,金地威新很希望赢下合作,但谈判过程中屡次遭拒。


第一次拒绝,是客户受邀去看房子,开车开到一半开回去了,觉得位置太远,不想要。于是招商亲自上门,阐述了交通方便、企业搬来之后也不必分隔两地等优势,客户综合下来觉得可以考虑,这是第一次拒绝的克服。


第二次拒绝,是客户的股东方觉得第一次沟通不行,同时又被周边地区的价格打动,想要找一个租金低、公司行业属性又能通过地域审核标准的地区,第二次拒绝了平台公司。了解到问题之后,招商直接邀请他去相关部门,通过咨询解决了他们所担心的指标和流程问题,客户确认了可行度,同时也加深了对金地威新的信任。


第三次拒绝,是觉得租金太高。招商为了打动企业,克服万难,为客户向政府申请了两年500万的补贴,客户谨慎起见,亲自和政府确认结果,得到了肯定回答之后,说着回去商量,但又没了动静。


第四次拒绝,是由于谈判拖了太久,临近年底,招商强调政策过了年底就没戏了,对方不为所动,明确表示春节之前不去推进。招商再次登门拜访,真诚相待,直接坦言,表达自己确实是业绩不够,同客户梳理了金地威新能够带给企业的帮助,也将明年价格会产生变动的事实如实相告。结果到最后还是没有消息。


最后,到了当月的最后一天,招商团队准备出发再度进行谈判的时候收到电话,客户终于同意签约。


虽然是坎坷又漫长的谈判过程,但没有任何一步是白费。企业在谈判中提出的担忧,对招商来说也是克服问题的过程,在坦诚的同时,尽量给予客户更多的支持,让企业安心和放心。


小结


载体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谁能更快抓住企业的心,获取他们的信任,谁就能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赢下一席之地。夸张点讲,就是“想企业所想,忧企业所忧”,对园区内企业应当如此,对招商谈判中面对的企业同样如此。


假设一下,有个技术型企业想拓展产线,但现在的园区空间不够,想去外地落生产基地。如果平台公司的服务已经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受到了企业的认可,那么在环境动荡的当下,企业为求稳健,很可能会去问现在的平台公司:“你们在某地有没有园区?”,而不是铤而走险,从零开始对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平台公司。企业放心于服务、能够顺利落地的同时,平台公司也能提升招商业绩,一举两得,促成双赢。


园区平台公司通过加强服务,强化公司和客户之间的纽带关系,既是招商成果的保障,也是招商谈判中证明自身能力的筹码。

编辑: 杨洪波

发布委托

姓 名:
手机号:
立即委托

热门新闻

推荐经纪人

热门楼盘

  • 中海时代广场

    北京石景山区 35000.00  元/㎡
  • 京印国际中心

    北京丰台区 8.00  元/㎡/天
  • 金地中心

    北京朝阳区 550.00  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