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80-960 登录  |注册
选址中国 > 资讯 > 选址攻略 > 园区开发选址“避坑”指南

园区开发选址“避坑”指南

2023-07-25 来源:园区在线 作者:不思量1

「地段为王」是产业地产亘古不变的铁律。作者经常和大家说,只要选址对了,项目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话又说回来,选址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儿,政府、中间人、咨询机构、投资人......大家表面看起来像一个利益共同体,却又各投其好,各有各的如意算盘。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开发商仔细甄别、精打细算,以为自己终于找对了位置,其实是被卖了还在帮着别人数钱。


今天,作者总结选址路上的十大陷阱,以帮助各位园区同仁避坑。


第一坑:挑战陌生城市


开发商选址,有两种常规打法,一种是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它们通常会选择到一、二线城市拿地;另一种是中小开发商,它们在大城市缺乏竞争力,但退而求其次,深耕本地,也能活得滋润。但偏偏有些开发商要反其道而行之,降维打击,到一个陌生的小城市去拿地。


殊不知,「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才是产业地产的常态,园区开发并不仅仅是拼资金(当然,钱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当地宏观经济、产业基础、产业地产市场的了解程度,政治环境是否适配,在当地是否有人脉关系等等都决定着项目的生死。一家开发商初来乍到,固然有名气和资金,却很难得到当地政府信任,加之本身不熟悉当地营商环境、不了解本地市场水深水浅,在当地也没有政商人脉,极有可能变成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第二坑:低价拿郊区土地


产业地产的最大诱惑是享受招商政策,低价拿地。很多开发商以政策优惠带限制条件拿一块偏远的空地,此时是挺兴奋的,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但开发完后发现实际成本高(比住宅高),开发周期长,新区写字楼根本卖不动。


卖不动就想办法吧,想先做招商运营,把氛围搞起来就好卖一点,但又发现招商难度超乎想象,更要命的是周围还有许多工业用地研发用地也建写字楼,他们价格低,你根本租不过他们,这时项目就进入了漫长的纠结、换人、等待之中,一个项目在销售环节拖个3-5年也正常,不亏损已是高水平,还哪里敢谈利润;更何况,一座新城往往要五到十年时间积攒人气,你早期进来周边压根没有配套,等氛围成熟了,你也被拖垮了,沦为别人的垫脚石。


第三坑:过于相信居间方


居间方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来自政府、银行、开发商、企业人员都有,套路更是层出不穷,他们往往会夸大项目的质地,吹嘘自己的政府关系,为了拿到居间费,他们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最后再告诉你,这是一块百年难遇的黄金地块,手慢无,错过拍大腿!


殊不知,偌大的城市,优质土地就那么几幅,好的资源都早就被「圈里人」占着,剩下比较差的项目再委托居间方推介出去,做这样的地,如果你没有通天本事,进去基本稳赔不赚。


第四坑:迷信咨询机构


对园区行业了解不深的开发商,第一个项目通常会找专业机构来做选址咨询。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有个前提——对方要能担得起「专业」二字。现实中,找到一个靠谱的咨询机构,概率和相亲碰到帅哥美女的概率差不多。


首先,很多开发商并不习惯为知识付费,尤其是听到一份PPT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立马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开启砍价模式,结果由于预算压缩的厉害,请来的咨询机构要么没有实操经验,全靠理论和逻辑堆砌;要么是拍脑袋决策,再用各种模型和数据佐证自己的结论;更有甚者可能引来骗子,拿了首付款就消失那种。


退一步说,即便你不差钱,请到国际最著名的咨询公司,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首先,大行的业务繁多,不可能组建一个团队专门为你服务,除了汇报节点人多些,平时真正负责项目的可能只有1-2人;另外,即便是大行也不一定完全熟悉当地情况,如果一味迷信咨询机构的结论,很可能会陷入认知偏差中,无法自拔。


第五坑:相信规划一成不变


一些开发商翻看政府的五年、十年规划,一幅幅宏伟蓝图呈现出来,看得眼睛直放光,尤其当听说某某大企业都来了(当然极有可能双方只是聊过,或者只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没有实质性内容),脑子一热就跟着杀了进去。


然而,党委政府一届任期只有五年,一旦换届,一些新领导为了在短时间内显示自己驾驭地方经济能力,通常不会吃前任的老本,而要另起炉灶,想方设法打造全新的样板工程,园区的战略地位可能因此一落千丈;还有开发商通过前任政府获得了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有些还可能是违规的),当政府换届时,原来许诺的条件很可能无法兑现。


第六坑:拿地贪大求多


开发商拿地,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土地拿得多,意味着更高的拿地成本,如果是分批供地还好,要是整体拿地,不仅短期资金链承压,后期的开发、建设、运营成本也更高;况且产业地产是长周期业务,彻底回款往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期间需要开发商有充足的现金支撑。更何况,拿地多也意味着政府对你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你拿了上千亩地,哪怕一期工程做得再好,也很难达到政府的预期,进而导致双方更早地陷入到零和博弈当中。


具体来说,对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开发商,可以拿大地块,这样可以利用品牌和实力给予土地更多溢价,获取更大的收益;而资金实力一般的开发商则更应该拿小地块,这样投入处于可控状态,便于控制开发节奏。


第七坑:盲目获取二手地


与高门槛的政府「招拍挂」相比,通过收购或入股其他企业获取土地(业内称为二手地)的方式无疑更容易操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购买二手地曲线进入一、二线城市,也成了一些缺乏品牌和操盘实力的中小开发商弯道超车的手段。


但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拿二手地,风险要远远高于一手地,二手地,除了产权是否明晰、地块是否干净、是否符合规划,土地年限、土地增值税、土地款滞纳金等,都是需要开发商考量的因素,如果尽调不到位、或者卖方故意隐瞒而未察觉,很可能陷入万劫不复。


第八坑:误判项目信息


在政府面前,开发商处于弱势地位,政府对地价、规划条件、付款节奏等都做了详细规定,而对于用地红线、周边情况、地质状况等却不会做完全的说明,这些都需要开发商自己去全面、深入勘探,如果未能将各类不利因素排查到位,可能会对后续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第九坑:为情怀买单


有些老板比较豪气,一看到家乡领导顿感亲切,推杯换盏间便应允下来,本想着老家的人脉、政策、风土人情都熟悉,正好借此机会大干一场。却不想「我真心待人,人却不真心待我」,领导嘴里说着很重视,但自己却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只当初仅凭一腔热血便轻易下了决定。


第十坑:盲目自信


「要在人少的地方呆着,你才能够有巨大的回报!」这句话在投资领域或许是对的,但在园区行业肯定不适用,没人去的地方,一定有它没人去的原因,虽然你大约觉得它可能赚钱,也不要铤而走险。

编辑: 杨洪波

发布委托

姓 名:
手机号:
立即委托

热门新闻

推荐经纪人

热门楼盘

  • 中海时代广场

    北京石景山区 35000.00  元/㎡
  • 京印国际中心

    北京丰台区 8.00  元/㎡/天
  • 金地中心

    北京朝阳区 550.00  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