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80-960 登录  |注册
选址中国 > 资讯 > 产业地产 > 北上广深+苏杭,抢建第一批具身智能产业园

北上广深+苏杭,抢建第一批具身智能产业园

2025-06-17 来源:选址960 作者:宋溪

微信图片_20250617094210.png


作者 I 宋溪 选址960

全文4660字,约需4分钟


“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可能是具身智能。”“中国的具身智能在5年到15年之间会出现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巨大的产业,并在全球领先。”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人形机器人总量达到近6000万台。


马斯克在今年3月透露,特斯拉已在弗里蒙特工厂的试点产线上生产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今年的生产目标是制造5000台Optimus。


在国内,科技大厂京东、华为、腾讯、百度、字节跳动、阿里、美团、科大讯飞纷纷下场,悄悄成立相关业务部门。


与此同时,资本疯狂押注AI下一代“叙事”。根据投中数据,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71笔融资,涉及金额84.5亿元,与2023年相比,融资案例数量同比增长274%,融资金额同比增长226%。其中,优必选和傅利叶智能两家公司,融资达十轮。


2025年3月5日,“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至国家战略。随即,第一批具身智能产业园开始崭露头角。


01 海淀

建全国首个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


今年2月,北京印发《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围绕具身大小脑模型等方面突破不少于1000项关键技术。


作为北京科创优等生,海淀区率先于2024年4月发布了《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6年,初步建成全国具身智能原始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新高地和产业加速集聚地,成为国内参与全球具身智能竞争的核心力量。


并具体提出三个目标:


1、突破一批具身智能前沿核心技术,率先研制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多模态具身大模型和多形态机器人;


2、打造一批具身智能标杆应用示范,率先实现具身大模型在万台机器人上的融合应用;


3、集聚一批具身智能创新团队,率先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近期,全国首个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授牌面世。


微信图片_20250617094254.png

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 图源:北京海淀


根据北京海淀消息,该项目落地位于海淀东升镇的东升科技园·东畔科创中心,西连中关村核心区,东接朝阳国际会议中心,南望西城金融街,北通昌平未来科技城,周边3公里范围内有清华、北大、北航等30多所高校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100多家科研院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园区占地近6万平方米(约90亩),总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由A、B、C三栋楼组成。其中,地上面积含1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和2.25万平方米商业配套,同时开放园区周边近10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作为具身智能室外测试训练场。


据了解,目前该园区已经与达闼机器人、罗森博特、中科创达、美芯晟等多家公司确定入园意向,整体出租率达3成。入园企业有政策扶持大礼包外,还有海淀区针对AI的百亿基金扶持。该园区预计今年年内开园。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海淀辖区开设具身智能及机器人相关专业的院校21所,集聚具身智能企业29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22家。除以上提到外,代表企业和潜力企业还有灵心巧手、银河通用、千寻智能、星动纪元等。


除此之外,北京在具身智能子领域,已经建成和在建的还有亦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机器人产业园一期、门头沟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中关村(海淀)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中关村(朝阳)工业AI产业园等。


6月11日,北京亦庄宣布,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将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正式亮相,落地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


微信图片_20250617094413.png

效果图 图源:北京亦庄


据介绍,该“4S”店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核心,创新性地集机器人销售(Sale)、零配件供应(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于一体,旨在构建覆盖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实现供需两端高效对接与价值转化。


02 中国第一大地级市苏州

率先建两个


4月7日,苏州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在重要会展地标狮山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在会议现场,苏州市共征集了84个涉及产业园、研发总部、制造基地等多样性项目,累计投资超过160亿元,同时启动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联盟的成立,并邀请全球优秀人才,提出可提供最高可达3000万元的创业资助。


苏州发布的《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及配套的《苏州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表示,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全链条发展,目标是将苏州打造为全国该领域的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和示范应用标杆城市。


《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量化目标任务,到2027年,培育3家以上具备整机量产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龙头企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支撑全市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


4月21日,位于苏州工业园的中新具身智能产业园项目宣布开工。


微信图片_20250617094518.png

效果图 图源:苏州工业园


中新具身智能产业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高贸区金光产业园,占地面积9.54万平方米(约143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已于4月17日顺利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正式开工,预计于2026年9月竣工。


与此同时,位于苏州高新区的太湖具身智能产业园项目3-9幢楼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栋智造中心、9栋生产厂房,项目聚焦人机交互、自主决策等核心技术领域,旨在构建“研发-转化-场景”立体化生态圈,目的是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的具身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微信图片_20250617094624.png

效果图 图源:苏州新闻


官方数据显示,作为制造业重镇,苏州已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8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覆盖工业、服务、医疗等10余个领域,连续四年位居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TOP10”第三位。代表企业有魔法原子、乐聚、灵猴等。


03 长三角(湖州)具身智能产业园


在北京、苏州摩拳擦掌的同时,浙江在群山环绕的西塞山揭牌了全省首个具身智能产业专业化园区——长三角(湖州)具身智能产业园。


根据浙江日报报道,该项目携手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聚焦智能机器人、无人系统、多模态感知、工业自动化等前沿领域,联合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具身智能产业园。目标是力争3年内入驻企业100家以上、培育行业标杆企业10家以上,打造长三角具身智能技术的“创新极核”平台。


微信图片_20250617094719.png

湖州西塞科学谷


关于该项目具体面积,目前暂未有披露。官方渠道介绍,项目位于湖州西塞科学谷内,依托“千亿百亩”建设,与周边六大产业园共同构成超1500亩科创集群,如今正在加急装修,预计今年3季度实现开园。


湖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沪、杭、宁三大城市黄金交汇点,东临苏州、嘉兴,南接杭州,西连安徽宣城,北部与无锡隔太湖相望,被誉为“江南明珠”。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沪苏湖高铁开通,这条全长16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江浙沪第一天路”把湖州带入了上海“半小时交通圈”。


近年来,湖州引进的标志项目有三一高空机械、莱宝高科、零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蓝箭航天项目等。数据统计,目前,湖州已集聚约3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近3年,新增17个亿元级相关项目,总投资60.6亿元。


04 广州

具身智能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近日,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百强上市企业,其中,位于广州的广汽集团和小鹏汽车,作为人形机器人整机生产企业入选。


投资广州显示,广州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近5万家,位居全国城市第二。在人形机器人“组团”进场“打螺丝”的广州,近日也有一座新入市的园区被定位为具身智能。


微信图片_20250617094813.png

开投·智行产业空间 图源:广州高新区发布


开投·智行产业空间今年5月份竣工验收,该园区位于新锐路9号,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4万平方米,园区定位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重点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集群联动发展,打造广州科学城核心区集研发测试、生产制造、研发办公于一体的新质生产力专业空间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该园区采用的是“工业上楼”,配备挑高设计,5T载荷货梯,满足重型装备上楼需求。


不过,从各种定向政策看,广州的具身智能更多赋能智能制造。今年2月,广州成立“智能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该联盟宣布整合广州广汽、越疆、新松、小鹏汽车等行业代表,聚焦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多个领域。


除了以上三座在建的专业化具身智能产业园区,其他已经建成或在建的还有杭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优必选位于江苏无锡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苏州吴中机器人产业园、芜湖机器人产业园、佛山顺德机器人谷、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深圳南山机器人产业园、天津滨海机器人产业园、沈阳新松浑南智慧产业园、重庆两江机器人产业园、武汉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


根据公开资料,一线城市中上海和深圳目前暂未公开关于专门具身智能的产业园开发建设,但资本、政策已经先行。


其中,张江机器人谷于2020年对外亮相,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聚焦高端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吸引企业包括全球机器人四巨头之一的ABB、专注康复机器人的傅利叶、聚焦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奥朋医疗、以智能消毒机器人闻名钛米机器人等90余家相关企业。根据行业预测,其2024年产值或以突破300亿元,医疗机器人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日前,其所在的浦东新区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支持16条政策》,提出提供最高2000万元技术攻关资金和亿元级应用落地补贴;另外,徐汇区也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提出对示范性技术项目最高补贴3000万元,同时成立了上海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深圳则更为高调。5月12日,深圳商报发布消息:深圳具身智能“三喜临门”,迎来“巨头时刻”。“三喜”包括:


中国具身智能企业老大哥优必选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将共建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示范方案;


越疆科技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聚焦云端大模型与机器人终端融合;


新锐机器人企业自变量官宣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美团龙珠跟投。


深圳商报表示:这三起标志性事件在同一天集中发布,意味着深圳机器人企业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产业协同正迈入“深水区”,也宣告了具身智能从技术预热正式迈入产业落地“加速跑”阶段。


根据深圳新闻网数据,目前,深市具身智能产业链上市公司102家,总市值5.5万亿元,代表有整机企业企业有优必选、乐聚机器人、众擎机器人、越疆科技;核心零部件企业速腾聚创、兆威机电、雷赛智能、鑫精诚传感以及在创新技术与垂直应用领域表现卓越的跨维智能、自变量机器人、晶泰科技等。


今年3月,深圳发布《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元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实现10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05 市场烈火烹油背面的隐忧


据IT桔子最新数据,2025年至今,全球人形机器人相关投资金额已达到186.51亿元,接近200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


不过,市场反应,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在租赁市场热度有所下降。在某交易平台上,曾租赁一天需花费1万多元的宇树G1机器人,如今价格最低已降至3000至4000元。


《证券日报》在对企业采访时透露出与市场对应的观点:“具身智能产业热度较高,目前一级市场存在泡沫化现象,部分头部本体公司被给予较高的估值和溢价,导致资源闲置。同时,部分资源配置与行业发展阶段错配。”

编辑: 杨洪波

发布委托

姓 名:
手机号:
立即委托

热门新闻

推荐经纪人

热门楼盘

  • 中海时代广场

    北京石景山区 35000.00  元/㎡
  • 京印国际中心

    北京丰台区 8.00  元/㎡/天
  • 中信大厦

    北京朝阳区 13.00  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