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80-960 登录  |注册
选址中国 > 资讯 > 招商引资 > 四面楚歌,招商的每一步都像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招商的每一步都像背水一战

2024-04-17 来源:方升研究 作者:封青岚

现在的大环境怎么不是一款“三无产品”:产业无变化,市场无增量,存量无削减。招商被这些重担所压,一步一步走得艰难。原本招商还有两条路可走:外资,或者新项目,但现在外资这条路几乎是被堵死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靠内部消化过日子。


然而,有限的企业数量导致内部消化不可避免地产生内卷,内卷程度还屡创新高。从租金到服务,从服务到个人能力,到现在已经快卷无可卷。城市之间绞尽脑汁招引的同时还要全力守住自己原有的企业,招商攻防战一触即发。


现在的招商就像躺在床上插满管子的病人,放眼望去,全是问题。


产业长期没有突破 增量难寻


从互联网产业的爆发到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的逐步兴起和爆炸式增长,全新的产业延伸出新的产业链。拿生物医药来说,这一大产业之下包含医药研发、医药包装材料、医疗器械、生物药等众多子产业,子产业之下又拥有更进一步的细分领域。


新的产业就是新的机会,商人对市场的独到感知也使企业纷纷抓住浪潮,迈上崛起之路。活跃的市场自然为招商注入新的活力,应运而生的增量使招商如鱼得水,干增量,还是比干存量舒服。


但是,已经很久都没有出现一个相对新颖的产业方向,带动整个市场的热情了。


对高精尖产业遍布的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来说,之前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现在还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虽说下游产业越来越细分,但终究还是逃不过那几个产业方向。现在往那些城市一看,生物医药园区和企业不说遍地都是,至少也是随处可见。原有产业接近饱和,却没有一个全新的,充满积极前景的产业出现。


而无法容纳高精尖产业的三四线城市则是一如既往地在干制造业。“技术带动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一直在强调,到现在也差不多只是停留在白纸黑字,是要往这个方向发展,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实质进展。


到现在,产业还是那些产业,企业只有那些企业,没有变化,不再增长。如今的招商,陷进产业发展凝滞的泥潭,在有限的企业中开展工作,束手束脚,难以推进。


政府审批慢,企业太谨慎 招商但留不住商


政府招商有个惯用套路:跟企业说你先上车,我来补票。承诺一堆能够提供给企业的好处,条件是企业先建设,我后续再落实。


结果真到要兑现承诺的时候,政府就开始“关门打狗”。答应好的条件迟迟不兑现,企业想和政府拉扯一通,基本也只会等来一拖再拖的结果,问就是已经在走流程在落实了,想搬那就是建设的损失自己承担。


说好的优惠政策迫于复杂的流程和手续难以落地,企业只好吃一堑长一智,在往后的招商中越发谨慎,生怕再次踩坑。


而这份谨慎到现在不减反增。为了重新赢回企业,政府往往会大力推出优惠政策。效果当然是有,但两三年的税收返还,又能留企业多久?企业冲着优惠政策纷至沓来,蹭完优惠立刻搬走,这种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了。


政府缺乏留住企业的核心能力,资源不多,基础薄弱。招商的努力变成永远在做往漏水的盆里舀水的无用功。走一个企业填一个空,走两个企业填两个空......机械的工作内容,无意义的填补漏洞,空置率居高不下,招商人身心俱疲,成果白白流失。忙活半天,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跟风严重 政府层缺乏产业思维


上面说要搞生物医药,于是就搞生物医药;上面说要搞人工智能,于是就搞人工智能,大部分政府的做法无外乎如此。上面指什么路,下面走什么道,归根到底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既然有现成的方向就往那边靠,反正也错不了,那就直接照办好了。于是想都不想,埋头跟着搞。


诚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将这类高新技术产业做好做大的条件,很多时候区域的产业情况往往和这类产业风马牛不相及,于是一步错,步步错。往大了说,是当地的产业发展难有起色,往小了说,是招商得硬着头皮往下干。


区域和产业货不对板,使得招商人手里几乎没有能拿出手和企业谈判的筹码。但业绩和压力摆在那里,难干也得干,于是各式各样的企业被杂乱地招进园区。虽然这些企业都属于同一个大的产业类型,但要是企业间各自的细分领域八竿子打不着,企业间无法建立联系,园区内部仍旧是一锅乱炖。


以前政府对招商放之任之,反正企业够多,不担心招不到商,但现在还要继续做甩手掌柜,是真的不太行了。招商逆势而行,苦苦支撑,政府也应当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做好产业定位,为招商争取一个能够施展拳脚的环境。


总结


现在的招商已经是内卷的天下,只有基层在卷已经不够了,政府也得跟着卷。


放在以前,政府是只管猛猛做基建就行。现在这让人眼前一黑的空置率,政府的走法,只能往服务型转了。通过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层对区域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倾听企业真正的需求和想法。


上层在逐步转变思维的同时,基层同样也要跟进。就算环境再好,企业都不是躺着就能招进来的。招商人也需要提升能力,锻炼自己对产业的专业理解。作为和企业直接交流的一线工作者,保持优秀的专业度,同样也能够成为招商的一块金字招牌。


昆山和苏州招商的成功之处,就是因为领导对区域拥有准确的定位和了解在先,基层的办事人员对产业的充分理解在后,双方携手,共同营造了良好的招商环境。政府层结合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周边城市的产业类型,确定适合发展的产业方向,基层人员则依据自己对该产业方向上产业链的理解,决定招商的步调。


如今招商四面楚歌,压力层层逼近。要想寻找招商僵局的突破口,需要上下同心,缺一不可。

编辑: 杨洪波

发布委托

姓 名:
手机号:
立即委托

热门新闻

推荐经纪人

热门楼盘

  • 中海时代广场

    北京石景山区 35000.00  元/㎡
  • 京印国际中心

    北京丰台区 8.00  元/㎡/天
  • 金地中心

    北京朝阳区 550.00  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