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80-960 登录  |注册
选址中国 > 资讯 > 高端访谈 > 园区一席谈 | 专访孙飞:如何打造国家级孵化器?

园区一席谈 | 专访孙飞:如何打造国家级孵化器?

2022-06-29 来源:选址960 作者:江珊

伴随中国向产业链高端突破,在知识密集领域也出现越来越多中国创业者的身影,孵化器作为潜力企业的价值发现者和成长陪伴者,需要更高的专业度,与此同时,孵化器自身也需加强“核心力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


2022年4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了新一批的国家级孵化器名单,击败众多候选者,创立仅3年多的中都泰和孵化器(下称“中都泰和”)脱颖而出成功闯关。


在愈加严苛的考评机制下,中都泰和能够顺利晋级,离不开操盘者对孵化器的深刻理解。


坐落于北京西南四环,以“医学转化”为主赛道,中都泰和自2018年建设伊始就将垂直孵化的理念融入顶层设计,并以此为核心搭建起完整的孵化生态。在高标准空间的加持下,截至2022年6月,中都泰和吸引了掌引医疗、华光普泰、中关村精准医学会等近百家企业和机构入驻,打造了有影响力的医疗创投服务平台,并投资了数家科技企业,使中都科技大厦成了北京丰科板块的一个新标杆。


如何从0到1,用短短3年时间打造国家级孵化器?怎样深耕精准赛道做孵化?本期《园区一席谈》专访了中都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空间创新发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孙飞。


孙飞是孵化器行业的“老兵”,17年的从业生涯中,他主导和参与了政府、院校、民营等多种类型孵化器的运作,既熟悉政策也了解市场,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孙飞对孵化器的操盘、对孵化器竞争力的锤炼、以及对孵化器未来趋势的把握都清晰呈现。


微信图片_202206290922180.jpg

▲图 | 中都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空间创新发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孙飞


1

难度升级,闯关国家级孵化器评审


在孙飞看来,2022年的国家级孵化器评审是有史以来最严的一次,这种严苛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北京市层面增加了公示环节、增加了对申报材料的事实核查、火炬中心多部门静默式联审等等,“严格的审核体现出国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重视在加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只有两家孵化器闯关成功,而中都泰和是丰台唯一一家,“我们此前的经验和实践得到了验证,很自豪。”


中都科技大厦由中都投资集团投资兴建,总占地面积114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586平方米,2014年破土,2017年验收,2018年首批企业入驻,也就是说,创立刚满3年就拿到了国家级孵化器的金字招牌,这在业内并不多见。如何做到的?孙飞介绍了他的“秘诀”。


第一,早规划,起步期就明确打造孵化器。中都科技大厦在建筑阶段就已经开始孵化器的筹划,报告厅、路演厅、企业家俱乐部等一系列的硬件配套设施被纳入其中,同时组建了一支由孵化器从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


第二,强筛选,建立企业入驻和退出机制。得益于良好的交通和建筑条件,中都泰和在招商上颇具优势,但其并没有被“出租率”牵着鼻子走,而是坚持医疗转化和科技创新这两个主导方向招引企业,果断拒绝了商贸、物流等不符合定位的企业,保证了高质量的产业集聚。


第三,重运营,全面服务入孵企业的成长需求。做入驻企业的朋友,小到车位协调、会议室租用,大到资质申请、机构对接,中都泰和围绕企业需求做全天候服务,此外,还设立孵化商学院,以每月一期的平均频率,邀请政府、协会、专业机构等为企业提供业内交流和资源对接。


第四,真创投,设立核心性的孵化基金。中都泰和在孵化中着力发现潜力企业,投资了包括昊源溢霖科技、百汇茁杭材料科技、掌引医疗科技在内的一批初创企业。


同样重要的是,一直以来,中都泰和的孵化服务都得到了北京市科委、市经信委、丰台区科信局、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和丰台区发展投资公司的鼎力支持。


2

定向孵化,聚焦医学转化主赛道


主导产业鲜明是当下孵化器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中都泰和的特色。


“北有昌平、海淀,南有大兴、经开区”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基本格局,新冠疫情下国药、科兴的扩张让生物医药企业集聚的马太效应更加凸显。而在城六区,丰台医疗产业的集聚度也并不逊色,区内不但聚集有首都医科大学等高等学府,还有九州通、谊安医疗等企业在此落地。


基于这样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中都泰和将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医学转化”作为孵化特色。“医药医疗外延很广,普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化学药那部分,但实际上医学转化也是其中重要一环”,据孙飞介绍,在美国,医疗研发投资1000亿可带来产值1600亿,但在中国研发投资1000产值只有400亿,大量研发成果都堆积在医院的研究室或者大学的图书馆,并没有形成实际应用。


 “医学转化是一个巨大的待采金矿,尤其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医学转化,譬如牙齿矫正器、内窥镜、注射器、诊疗机器人等等,中国有可能赶超先进国家。”孙飞说。


2017年,中都科技和首都医科大学达成合作,着手打造一站式医学转化服务平台“首科医谷”。经过孵化器几年来的运作,该平台已经从北京市征集到近200个医学转化项目,项目源头多为各大医院的知名专家,这些项目有的尚属原型,有的进入融资阶段,有的则已产生了高达亿元的实际产值。


与此同时,中都泰和还着力推动金融资本和医疗企业的结合。据介绍,孵化器前前后后组织了20多场医疗投资路演活动,集聚了安芙兰资本、大唐世纪集团、香港医疗、纳通医疗、明嘉资本、舜时资本、燕园资本都等众多知名创投机构,吸引了激光质子刀、免疫代谢性创新药研发、数字化医疗云、下一代IVD原料等领域的创业项目。此外,中都泰和连续两年举办医学转化领域高峰论坛,不仅吸引众多行业专家与会,也得到了北京市医管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经信局、中关村管委会等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关注生物医药的大基金、大机构很多,但他们往往不太看早期项目,这就导致很多好项目迟迟出不来,这正是我们想解决的问题,让好的项目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孙飞说。对于看好的项目,中都泰和自己也会下场投资。


当然,孵化器里上亿的“大生意”并不多,更多的是琐碎却重要的小事情,这就需要贴心且专业的服务。


“给企业融上一大笔钱,很多人觉得这是孵化器该干的事儿”,孙飞认为,这种刻板印象是种误导,孵化器的扶持作用不仅限于此,“企业对特定服务的需求是阶段性的,我们要保证企业需要的时候我们有。”


据介绍,中都泰和对孵化团队的要求是“人性化”,大到为企业提供医疗注册认证、对接政策申报、协调某些资源,小到调度会议室、停车位都在范畴之内,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通过沟通尽量优化。


从空间到平台,从投资到服务,中都泰和为以医学转化为主导的入驻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孵化环境。


3

四股力量,“空间型”孵化器最有竞争力


自1987年在武汉诞生,孵化器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期间有野蛮生长也有残酷洗牌,有人兴奋也有人迷茫,几经迭代进入了新型孵化器迅猛发展的新时代。


孙飞自参加工作起就在孵化器行业摸爬滚打。1994年,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挂牌,1996年成为全国首批三家“国际企业孵化器(IBI)”建设试点单位之一,这是孙飞与孵化器结缘的起点,其后孙飞不但参与过相关政策的制定、亲手操盘孵化器,也和多种多样的孵化器打着交道。


这样的经历,让孙飞不但对行业的起伏脉络了然于心,也对孵化器的未来发展形成了独到的思考和判断,他将孵化器分为4类。


第一类是“空间型”孵化器。持有空间的“地主”希望保持空间的鲜活度、打破空间的天花板,进而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打造孵化器。


第二类是“企业型”孵化器。通常由大型科技企业设立,为之组建研发团队、提供研发资金和应用场景等,实质上是企业进行前瞻性研究的创新机构。


第三类是“投资型”孵化器。这类孵化器通常由金融机构创立,多由中间梯队的投资机构设立,以保持其在投资市场上的项目竞争力,同时方便进行投后管理。


第四类是“政府型”孵化器。由政府直接、单独筹办,其所需场地与资金一般由政府部门提供,负责人一般也由公务员担任,不过部分政府型孵化器开始向民营改制。


在4类主流孵化器中,孙飞认为,政府型孵化器虽然在资金来源和空间载体上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面临着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足的问题,“竞争力在下降,未来可能会慢慢退出市场。”


与此同时,3类民营孵化器各有利弊,他最看好的是“空间型”孵化器,这类孵化器因和企业最贴近而占据地利,最适合做全方位服务。不过,他对空间型中的二房东式孵化器持保留态度,“经营平衡的压力不允许这类孵化器向企业过多让利,我认为这类孵化器会逐渐式微。”


对于孙飞来说,其带领的中都泰和入列国家级孵化器是一个阶段性的成绩,未来,他将继续深化企业服务,将孵化体系输出到更多空间中去。


以下为Q&A,《园区一席谈》整理,为阅读便利有所编辑。


园区一席谈:当时为什么选择医学转化这个领域做孵化?


孙飞:医疗领域很大一部分是设备研发,牙套、药丸机器人、内窥镜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市场非常庞大。举个例子,传统注射针头对血管壁是有伤害的,血管愈合后可能在内壁形成一个小疤,一旦脱落就可能引发心梗、脑梗,但新型的套管针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对血管的伤害。随着中国的医疗条件越来越好,这些精细设备的生产和研发会越来越被重视,这是一个金矿。


园区一席谈:自主投资还是跟投?


孙飞:自己直投,直投才能解决企业根本的问题,而且我们只投资在孵化器里的企业,对于企业的团队和技术都更加了解。当然投资风险也大,但我认为这是市场化的孵化器应该承担的合理风险。


园区一席谈:近两年的疫情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冲击,中都泰和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对冲?


孙飞:疫情应该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相对于消费类企业,科技企业因为抵抗能力较强,疫情的冲击相对滞后。从我们来说,疫情爆发的第一年实际上没受到什么影响,整个楼宇的出租率仍然在90%以上;第二年影响有所显现,有些企业开始压缩面积或者转租到更便宜的地方,出租率最低的时候下降到80%多,后来有所回暖;今年这波疫情我们又明显感觉到企业的困难。


我们也采取了很多办法稳企助企。举个例子,有个我们认为非常不错的科技企业跟我说准备回家办公了,要知道初创企业一回家就很容易散,于是我们以非常优惠的工位把他们留在了联合办公区,今年他们终于又缓过来搬到楼上了。再比如,我们楼下有员工餐厅,疫情期间不允许堂食,于是我们专门推出了外卖盒饭,还制作了很多半成品的菜品,不光满足了楼里的企业需求,也吸引了街道周边机构和居民的采购,并让餐厅本身得以持续经营。


园区一席谈:是否会将孵化的边界拓向现有楼宇之外的空间?


孙飞: 其实一直有橄榄枝向我们抛过来,包括西城、丰台、延庆等不少区域的楼宇都提出过合作意向,我希望下一步在我们的能力可以覆盖到的专业领域做一些扩充。在项目上我们也有一些筛选,比如不会考虑体量太小的面积、不会考虑完全没有产业基础或潜力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可能会以孵化体系搭建的方式去输出,在这方面我们经验比较丰富。

编辑: 杨洪波

发布委托

姓 名:
手机号:
立即委托

热门新闻

推荐经纪人

热门楼盘

  • 中海时代广场

    北京石景山区 35000.00  元/㎡
  • 京印国际中心

    北京丰台区 8.00  元/㎡/天
  • 金地中心

    北京朝阳区 550.00  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