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80-960 登录  |注册
选址中国 > 资讯 > 选址要闻 > 燃对话:园区该怎样打造产业生态?

燃对话:园区该怎样打造产业生态?

2018-12-21 来源:选址中国 作者:选址中国


2018年12月20日,由选址中国主办,“穿越周期的迷雾·2018中国产业园区新驱动力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峰会吸引了超500位产业园区业内人士参与,50位嘉宾上台发声,50家新闻媒体参与报道。活动现场,《2017-2018中国产业园区市场研究报告》权威发布,并全面启动了产业园区业内首个“招商合伙人联盟”。


激发行业创新,释放解决方案,驱散周期迷雾,中国产业园区新驱动力峰会与业内人士共同启幕奋斗的2019年。在活动现场,由选址中国创始人CEO陈雪源主持,六位来自企业、协会、园区的专业人士,就“园区与企业,构建产业新生态”的话题展开了精彩的探讨。参与此次对话的嘉宾为:

    

电子城集团副总裁,张南;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中成;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黄显勇;超图集团总裁助理,庞静;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产线销售大客户部事业部总裁,赵培;鲸准市场运营中心副总裁,魏蔷;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基础设施IT服务事业集团物联网技术应用部总经理,么军。


就产业生态搭建,各位嘉宾展开了精彩的对话和碰撞,主要讨论的议题包括:

1、园区产业生态应该如何构建

2、产业园区市场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

3、技术手段如何为园区赋能

4、以怎样的姿态走进2019年。


1111.png

燃对话:园区与企业,构建产业新生态



以下为发言实录(据实录,略有调整):

 

【陈雪源】:今天有老朋友也有新面孔,首先请各位嘉宾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黄显勇】:我叫黄显勇,来自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这个协会是由中关村的第一代企业家创立,齐聚了中关村四代企业家,是北京市最老的协会,有31年的历史。目前规模也不小,大约有1000多家交费的会员企业,服务企业超过四五千家,是产业园区最典型的使用者。所以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产业园区新驱动、新发展的话题。


【高中成】: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好,我来自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我们公司是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国招商局集团和中国交建集团三家股东成立的公司。我们的使命是代表中关村开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地区的区域合作。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强调几个业务:一是政府的任务,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大型重资产投资的园区,主要的模式是统筹开发;还有两翼,一是围绕园区开展“六位一体”的咨询服务;另外围绕园区做轻资产类运营。这是1+2的业务格局。  

从2015年成立以来,现在在天津宝坻投资了一个项目,叫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整个规模是大片区统筹,14.5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项目;同时在石家庄正定投资了项目,目前合肥有两个轻资产运营项目。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园区方面的一些经验。

    

【张南】:我是电子城集团张南,今天特别开心能够跟大家在这里聚会。电子城集团大家也清楚,刚才葛翠在报告中提到,是上市公司,很透明,在这里我也不多说。我们在全国大概有30多个各种类型的园区。刚才葛翠在报告提到,国内的园区是1万家也好,2万家也好,确实不好统计。我们现在其实更多的是在讲运营、讲服务,我们现在也是在努力去做园区的空间赋能,科技赋能和科技服务。我想谈点感受,其实每次来选址中国我都感觉不一样,我觉得它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比如说今天的会议主题,叫穿透周期的迷雾。刚才的报告也与众不同,虽然我作为一个业内人,感觉还有一点点的不足和生涩,但是我觉得已经很好了,非常好,我感受颇深。行业有迷雾,真的是这样,2018挺冷的,而且这么多年,刚才在报告中也有很多的内容,我们一直都在说产业园区是风口,但是我觉得提出迷雾确实是很重要的。就像你在很冷的时候,特别希望人家给你一件棉衣,但是其实我觉得大家更需要的是再遇见一个人,这个人能跟你一起分享、共享,如何去燃起来,如何取暖。谢谢大家!

    

【陈雪源】:谢谢张总,谢谢对选址中国的认可,有请庞总。

 

【庞静】: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超图集团的庞静。超图是一家从事基础信息的地理平台软件的研发、推广与运营公司,刚才在下面还跟徐教授做交流,他现场看了一下我们上市的市值,看了一下股价,当时给了我们一个评论,说你们企业还是挺抗跌的。抗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现在地理信息产业被纳入到国家战略里;第二也跟我们企业自身有关系,我们企业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核心的产品就是自主研发的。目前在市面上,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位。我们企业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当时叫“宿舍文化”,到现在4000多人的规模,其实历经了租房、购买商品楼的过程,2010年入驻电子城,一步步走来,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今天我也特别高兴有机会代表企业来给大家做一个分享。谢谢大家!

    

【陈雪源】:真的从零到一,从一到无穷大,接下来有请赵总。

 

【赵培】:大家好,我是汉能控股的赵培。汉能以前都是做新能源的,做太阳能板,现在我们也在做高端制造的园区。我们跟全国各个地方政府合作投资,做我们的一条太阳能板生产线,我们是跟政府配资来做。

 

【陈雪源】:您介绍完之后我相信在座各地政府都会蜂拥而至,接下来有请魏总。    

 

【魏蔷】:我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鲸准,鲸准是国内新经济时代的金融信息服务商,立志于为全国的企业、投资机构提供数据,提供商业决策和支持。我们同属集团的还有两家独立的子公司,36氪媒体、氪空间、鲸准是整个集团的三家独立子公司,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综合生态平台。服务的是中小企业、服务投资机构。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鲸准中有一个非常知名的产品,叫鲸准对接平台,这个产品主要提供的服务是针对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目前已经覆盖了超过3万个投资人的用户,3500家机构,我们收录了大概有60万个具有投资价值、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其中15万个项目是主动来鲸准对接平台上提交商业计划书、寻求融资的。到现在,整个对接次数超过了49万次,我们帮资本对接的同时,也希望把一些企业资源,媒介资源,包括数据资源赋能到园区,赋能到政府中来。    

    

【么军】:大家好,我来自太极计算机公司,太极公司是中国电科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多年来我们主要的业务板块是智慧城市,还有智慧园区的顶层设计服务。我们一直在参与国家从智慧城市到现在的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还有一些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参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希望我们这些年在智慧园区、智慧城市落地项目上的经验给大家有一些分享。谢谢大家!

    

【陈雪源】:经过第一轮介绍,相信在座的来宾也听出来了,台上的嘉宾有的是园区开发运营者、园区的使用者、还有企业组织。下面进入第一轮问题。中关村在构建产业生态上一直都是全国的一个标杆。恰巧今天我们邀请到的两位中关村的企业,一位是协会黄会长,一位是高总。请二位来回答一下,您认为,中关村如此成功的关键因素或者秘诀是什么?第二,这种成功是否可以被其他的区域进行学习和模仿,中关村本身发展是否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黄显勇】:今天论坛两个主题词,一个是产业园区,第二个是新驱动力,我特别喜欢这两个主题。如果说一定要给中关村贴两个标签,我想它的标签是创新创业,尤其创新是最为重要的。今年是中关村成立30周年,我们这个协会成立的是第31周年,我们比中关村还早一年,我们也在总结中关村企业成长路径。简单总结一下,创新这个主题词跟中关村企业从来没有分开过,但是有特点。中关村企业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个人创意为主。那个时候王老师一个人把五笔字型做出来了,很小的团队做很大的事情。30年前中关村创业史的时候往往想起是一个人,那个时候出现大量个人英雄,那个时候是个人创新为主。

    

第二个阶段开始有海归了,这个时候中关村创新以团队创新为主。2000年左右,我们一说中关村的公司,往往是用团队来包装自己,说我们是四个海归,我们是四个室友,是四个老乡,这时候,创新已经到协同创新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跨界融合创新。巨大的工程,不非常大的成果,记不清某一个人,记不清某一个团队了,往往记得某个学科,几个跨界的业态。

 

这就回到今天的主题,中关村的企业从30年前,40年前到今天,整个的发展环境变了。过去我们随便租个房,或者自己盖个楼,就可以非常好的发展。但是,到了今天以后,你发现一个生态更加重要,这个生态恰恰不是你自己能构建的,这个生态需要大家一起共同构建。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实在太重要了。中关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大的产业园区,当然它现在已经很大了,一区十六园。作为中关村企业来讲,我本身也是做企业的,我们就会觉得目前园区压力非常非常大。

 

说最简单的,是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带给中关村企业的压力是极大的。过去是政府赶一赶我们往京津冀走,再赶一赶到河北保定,到河南。到现在来看,大量的中关村企业在下决心真正的把二级、三级产业一次放到很遥远的地方去。

那个地方是合适的地方,可能是云南,可能是广东,也可能是广西。这本身是不坏的,本身是中央和北京市的部署,最中间给我们企业造成的困扰和压力是相当相当大的。

 

具体到园区,我们在全国看了太多园区了,时间原因讲两个建议。


第一,各地搞园区一定要因地制宜,绝对不要盲目的大上。刚才选址中国这么专业公司都统计不清楚园区有多少个,这是我非常强烈的感受。我们到任何县级市,书记、市长第一件事想做园区,第二件事想把中关村引进去,这个园区定位往往是高大上的,这种园区十之八九做不出来,搞不好烂尾,各地一定要因地制宜。招商项目上马不看条件,都搞大健康,园区建设很重要一点就要因地制宜。


第二,我们一定要做跨界融合。园区要做好了,绝对不是某一家,或者政府,或者某一个企业能做得好的。刚才的报告说得很好,我觉得园区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环境。而且还不是一个小生态环境,严格讲是大生态环境。所以这一点需要各个行业,专业的服务商、专业的开发商、专业的运营商,我们一起合作,才能把这个事做好。


总的来讲,今天我们谈园区新的发展,这个话题选的非常及时,这确实是目前中关村企业面临的切实的问题,今天我也希望在这个场合向在座专家多听听意见,或者我们共同找一个方法,看能不能找一条新的路子。

    

【高中成】:园区跟生态雨林一样,不是做十年、八年就成为生态雨林,这是慢工的过程,中关村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生态,真的不是刻意打造的,如果一定说谁做了贡献,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定位北京以后,高校、科研院所定在北京,结果是人才、高度聚集的信息以及首都的光环。


外地可不可以借鉴呢?任何经验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拷贝、复制不可能。一个地方一个样子,在柬埔寨是雨林,到巴西就不一定可以。


现在中关村的挑战很大,中关村人才密集、信息密集、国际交往密集,最大的问题是中关村空间不足、成本居高,这是北京被迫疏解的理由。刚才提到为什么我们在天津宝坻做中关村科技城,当时给的任务就是疏解北京中关村相对高端的产业,特别包括高端制造业,最近招商效果非常好,北京几百家企业看过了,落地的企业全部是高新,各个生产制造环节一定要就近先做一次梳理。


刚才黄会长讲了,很多中关村企业下决心了,不行一口气跳出去。当时中关村企业蛙跳,跨越京津冀,到珠三角、长三角,到南方去。为什么国家搞协同发展?灯下黑。如果北京周边这些地方跟北京的发展差20年和50年,按照马太效应,北京的虹吸现象越来越强,北京就没法待了,怎么办呢?一定要把周边的营商环境、产业环境、配套环境、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等等要素发展起来。这样北京区域发展才能协调。京津冀协同的意义在这个地方,这也是更大范围的生态,这件事不是一个企业能打造的。某一个房地产商转型说要做园区,要在这里打造什么产业生态,不要去想。


很感兴趣葛总的报告,从产业园区的形式来说,业界推崇的产业地产模式、科技地产模式,我个人的判断,在目前的法律跟土地政策的环境下,是个伪命题:产业地产,这不是个产业。

 

产业园区的运作模式,我总结了四种:


第一种:产业园区完全由政府主导,早期都是这样。这种方式是基本发展方式,但是有问题。

第二种:大企业或产业地产模式。无论京东、百度,这一类企业都围绕自己主要的产业构建产业链,多余的空间提供一些服务,产业相关联的企业整合在一起。像万科等房企,用房地产思维做园区,全国大量这种园区,200亩是园区,50亩也是园区,没法定义这个标准。

第三种,真正的社会资本与政府深度融合、统筹开发的园区模式。有几家是,中国跟新加坡的苏州工业园是,中新生态城也是类似,我们现在在宝坻做的事情也是,我总结成统筹开发模式。这样一种统筹开放模式,从一级开发、二级开发、三级服务,统筹在一起做总体顶层设计、深度设计的方式可能是未来园区走下去的方式。

    第四是轻资产运营模式。无论是一个园中园,几十万平米,一百万平米现成的物业运营改造,或者是几千、几万平米的创客空间。

 

说一下理由,为什么说产业地产的方式是一个伪命题呢。

 

产业地产商,商是商人,做商品,卖商品。可是中国的园区是什么?产业用地,在全国各地土地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要通过招拍挂,不可以自由交易,所以原材料不是商品;做出来的厂房和载体不可以轻易销售,很多地方不允许切割,有些地方必须是卖给特定的对象,所以产品也不是商品。原来房地产的模式做园区不可能成立。这是法律和制度上的事。

 

刚才报告讲到破冰,破冰除了破行业的冰以外,一定需要从法律和制度这个根本上破冰。

刚才经济学家徐总讲的我非常同意,你在这个环节上不是市场情形。也不要用商品的方法,买一块地盖了楼,把楼卖出去、租出去挣钱,走到今天,产业地产的模式就是模糊的。


现在看起来,统筹开发的模式清晰了、产业运营的模式清晰了,其他不清晰。

分析一下根源,园区开发的从业者得从价值的角度来说,咱们干了什么事,创造了什么价值,分享价值去赚钱。

园区开发商,或者叫操盘手,把一块无论是玉米地还是什么的地整合成产业地了,把企业像栽树一样移植过来,发展起来了。创造几件事呢?

1、从大的角度讲,创造了区域税收。

2、第二,把不值1000块钱的玉米地,变成一亩几十万、几百万的土地增值。

3、带来了一大批高素质产业龙头。

园区要想做成,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操盘手跟政府的价值是一致的。

第一、政府跟操盘手之间的目标一定要一致,大家就一件事,发展城市,发展产业。不能心存二意。

第二、大家价值观一样,创造价值、产业价值跟城市未来综合价值,而不光

考虑房地产价值。

第三,大家利益分配机制一定要共享,绝对不是挣盖楼、卖楼差价和辛辛苦苦提供点服务挣微薄收入,不是。未来巨大的价值是产业税收和产业发展跟政府一起,这样才能踏踏实实,不会同床异梦。这就需要统筹模式,一定要统一在一起,否则会同床异梦。

 

展望的话,下一步产业组织和产业环境有几个方向。我觉得,下一步要用互联网思维。产业互联网的思维加上大数据区域精准分析,研判产业链接,加上各种服务,形成内部综合性的网络,可能是未来产业组织的方向,而且园区之间一定要互动共享平台。绝对不是扫楼,这个对接,那个对接,开招商说明会,可能不是这个形式。

    

【陈雪源】:从大的生态来讲,我们中关村,包括我们企业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尝试,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一个园区跟企业之间要搭建园区内部生态,其实也是有很多要素,包括催化剂,如何产生反应。今天正好请到了电子城以及电子城已经入驻的企业,来共同回答这样一个话题,和园区之间构建微生态的条件是怎样的,如何能产生化学反应呢?先请张总。

    

【张南】:谢谢主持人,刚才黄会长跟高总从中关村的角度出发说了一个大生态。每个人对生态各持己见,我非常喜欢葛翠的报告。园区模糊的概念真的是从中关村来的,中关村从最开始到后来一区多园。现在很多把园区的概念混淆了。

 

回过头来,中关村是创建整体生态的概念。我觉得这是从大的生态角度,国家、地方对于整个产业内容的生态赋予。从机制、政策各方面都会有相应大层面的赋予。其实园区来讲,我想,园区更多的是空间属性。

 

刚才高总说的各方面,其实脱离不开地产属性。园区永远是在空间下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空间里,我们离不开空间。

 

说到我们的微生态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对于进驻企业每天点点滴滴。他需要什么,他想干什么,他能做什么,很多东西都要去了解。我觉得,生态是建立在服务需求的深入挖掘基础上的。大家要知道,我们要引进什么样的企业,他能干什么,他想干,需求是什么。深入挖掘企业需求,是营造整体生态的关键。生态的实质,是园区跟企业一起构建起来的。

 

当然,一个园区小生态,我总结是2B(园区和企业)、2C(园区和企业中的人)、2G(政府),我们生态的整体建立,应该在2G的产业生态基础上。

 

我们深化、理解2G相应的需求。挖掘2B的深入需求,满足2C相应的需求,这样来讲,我觉得只要把这个圈圈做好了,生态整体构建就有可能了。因为这些都离不开空间,所有的服务,都要基于良好的、最基础的物业服务,以及加载其上的服务,比如鲸准做的企业投融资服务等等。

 

作为园区管理服务者、运营者来讲,更重要的是搭建相应的平台,能够把相应的服务精准的加载进来。不是全都做,更多是要整合、细分,把足够的服务内容赋予给G、B、C。我想这样的生态就OK了。

 

园区要做的,就是这最后一公里,这就是生态。谢谢大家!

    

【陈雪源】:从张总的发言,我感受到园区要站在企业的角度,为它着想,先有大家,最后实现自我,这是我的感受。我们正好问一下庞总,您是进驻到电子城的企业,您也讲讲如何产生这样的生态?

    

【庞静】:刚刚大家都围绕葛总的报告提了一点自己的观点。我也想提一下,因为最开始葛总的报告里有几个采访,包括这些企业都需要进入怎样的产业园区,那个特别能代表我们企业的心声。特别有一位被访企业,他谈到,包括区域的选择、产业聚集的选择,相关政策配套的选择,对物业服务的选择,都是企业最需要的。

 

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通过各种判断,入驻到电子城IT产业园。电子城产业园一直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产业园区有哪些期待呢?

第一,是产业园的主动服务;

第二,企业也要主动互动。

 

我有一些感触比较深,刚刚张总也提到了,在专业的服务里,物业服务是我们企业特别看重的。举个例子。IT产业园现在有十几家企业,企业人数比较多,我们位置离地铁站比较远,大概有1.6公里左右。怎样解决员工的交通?当时采用Hello小巴,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

第二,企业还有一个迫切诉求,园区能不能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这个平台我认为是两方面的,一是对外,也就是刚刚张总提到的,2G,对政府公共关系的。比如我们,自己邀请市委书记到企业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通过园区搭平台,我们几家龙头企业能联合起来共同塑造品牌,在这方面,IT产业园做了很多工作。二是企业内部交流平台,包括对人力、行政服务、财务等资源的共享。

为什么企业要选择一个产业聚集的产业园区,我们有很多业务模式共通,比如电子城IT产业园大部分是电子信息产业,我们有很多共同交换的东西,包括张总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行政的交流平台。

    

【陈雪源】:汉能、太极、鲸准三位企业代表,都是以技术基因为主,从各自的业务角度来讲,对于园区生态有怎样的赋能体现?

 

【赵培】:我来汉能之前一直做园区,我原来是招商,一手托园区,一手托政府的。对于园区来说,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企业想要得到什么是感同身受。。前几年大家兜里有钱可以随便投,现在可能不这么乐观,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给土地,有土地有融资,有资金,项目马上上马开动,资金流转起来。现在给不到这个东西怎么办,大家就去找钱。大家都做产业,大家也有资源,真正把产业落地的话,需要的是一个好的资金方,再一个是好的政府合作方。

 

【魏蔷】:今年开始布局产业服务相关业务。对于创业者来说,想融资想报道,第一个想要的媒体是36氪;对于项目方,想要投融资对接投资人,第一个想要的是鲸准。


这里有一个核心的点在于,我们把一个被动的线索、被动的流量运营成主动的流量。过程中,相关领域的相关企业,可能想要入驻一个园区,这个比单一企业的价值大很多。

第二点,数据角度,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我们的数据,比如现在我们引入星巴克这样的企业进园区成本会非常大,也非常难引入,如果说当瑞幸咖啡在它有非常大流量之前,在资本关注之前,我们就已经发现它可能是一个资本关注的前瞻的趋势,这个时候作为园区我们开始接触这个企业,我觉得可能价值和意义完全不同。

第三块,我们服务园区,做的是整套的运营解决方案。但是是借助互联网的思维在做这件事情。比如说我们怎么认知中小企业什么时候是选择招商引资,选择去搬新的办公地点,是它融资之后吗?其实根据我们来看,招租是融资之前,平台上创业企业对接二三十个机构的时候。这样的企业是非常好引入的目标群体。对于大企业扩充,做创新业务,需要更多的去把办公场所做扩容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舆情数据中看到招聘信息的变动,这个部分其实是定点接触,以及精细化投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么军】:技术公司如何称为生态圈的一员,现在数字园区、智慧园区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技术公司不是像以前一样是项目型的公司,用户要什么提供什么,给一千万、两千万项目做完交钥匙。我们园区想作为合格生态圈里的一员,要为客户解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这些问题。


园区是设计园,按照标准做设计,设计能不能支撑未来各种各样的应用。我们很多的应用,不管是2G也好,2B也好,2C也好,每种不同的角色有自己不同的需求。作为技术公司,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技术如何能够支撑未来这些需求。

举简单例子,设计单位按照规范布线几千点,上千点布下去没有问题,将来更多的需求是不是大家拿了台式机,插网线坐办公室来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是无线的应用。很多笔记本、iPad没有插网线的地方,4G、5G出现更多是无线的应用,设计上能不能做到基础设施能够支撑未来物业也好,运营管理方也好,我们入驻企业也好,各种各样的应用。

能够为我们园区解决什么问题?要么简化流程,要么解决用户的体验,要么解决盈利的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很多的开发商会把写字楼的大堂设计得富丽堂皇。用户过来的反馈,员工也好,企业用户也好,第一进来是不是大堂?不一定。


很多员工进来是开车来,首先进来的是我们的停车场。如果我们在停车场设计上非常的Low,给用户的感觉很小不好,还没有来得及去大堂看我们富丽堂皇的设计,第一印象就丢掉了。所以我们技术公司在技术这个层面上要为我们的开发商,或者建设方、投资方提供是一个解决方案,从用户画像,到用户的分析,到用户的痛点分析,到解决方案,到场景的分析。这是我们生态圈里面技术公司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单单给你提供很炫的新技术。

我个人理解,产业园区不是一个炫耀高新技术的场景,我们讲的实用化,这是我们投资方也好,建设方也好,更应该关注的地方,也是我们技术公司应该给大家提供的东西。

    

【陈雪源】:用最后一点时间,请各位嘉宾谈谈,2019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2019年。

    

【么军】:希望在2019年能够为大家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也为太极公司迎来更辉煌的一年。

    

【魏蔷】:2019年我们都说是资本寒冬,在这过程中,从我们来讲,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怎么更好的商业化,怎么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具有创新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用我们集团本身的能力,以及我们本身的互联网思维,去帮助更多的园区保持产业链的创新,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串联,以及把我们资本很强的能力赋能到各个产业中来。

    

【赵培】:希望2019年互相抱团取暖,顺利渡过冬天。

    

【庞静】:作为地理信息的厂商,我们也可以为很多园区做很多工作,包括跟太极有很多的合作。也希望我们企业,超图在2019年和大家在产业园区建设中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希望大家越来越好,在此也提前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快乐。

    

【张南】:我们希望用科技、用智能、用数据赋能我们的空间,我们的家,我们的园区,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高中成】:送给2019年自己和大家八个字,坚信、坚持、协同、创新。因为大家讲这个冬天很冷,所以我们对未来有信心,一定要坚信;过程中会有一些坎坷,2019年可能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要坚持,坚守;同时作为协同发展公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抱团取暖,相互链接,相互加持、协调;最后任何事情困难通过创新进行突破和解决。希望大家共勉。谢谢!

    

【黄显勇】:当前是比较艰难的时刻,我希望中关村企业能跟产业园区和各类合作伙伴一起携手,我们一起一并把2019年变的更加美好。

    

【陈雪源】:刚刚几位领导畅想2019年,是今天谈的话题,生态有好有坏,有冷有暖,在每个过程中,我们携手往前,一起来走出更好的明天。这个段落的论坛对话就告一段落,请各位领导台下就坐。谢谢!

编辑: 葛翠

发布委托

姓 名:
手机号:
立即委托

热门新闻

推荐经纪人

热门楼盘

  • 中海时代广场

    北京石景山区 35000.00  元/㎡
  • 京印国际中心

    北京丰台区 8.00  元/㎡/天
  • 金地中心

    北京朝阳区 550.00  元/㎡/月